jdl008

汤姆逊放电管(简要论述汤姆逊放电原理是什么?)

jdl008 放电管 2024-10-05 140浏览 0

这种从气体放电管中引出的正离子流又称阳射线在阴极射线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的汤姆逊1905年转而开始研究阳射线在研究中他发现,把氖充人放电管做实验时,在磁场或静电场作用下,出现了两条阳射线的抛物线轨迹进一步研究,他又测出这两条抛物线所表征的原子量各为20和 22而当时公认氖的原子量为20;汤姆逊不仅使阴极和射线在磁场中发生了偏转,而且还使它在电场中发生了偏转他利用电场和磁场来测量这种带电粒子流的偏转程度,从中计算出带电粒子的重量他还观察到,无论改变放电管中气体的成分,还是改变阴极材料,阴极射线的物理性质都不改变,这说明来源于各种不同物质的阴极射线粒子,都是一样的。

汤姆逊放电管(简要论述汤姆逊放电原理是什么?)

首先,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逊是最早被公认发现电子的科学家1897年,他通过使用一个精密的气体放电管实验装置,在特定电场作用下,发现了带负电的微小粒子电子这一发现被认为是物理学的一个重大进步,开启了物理学的新时代除了JJ汤姆逊,还有其他一些早期科学家也对电子的发现做出了贡献例;汤姆逊交给阿斯顿一个重要任务,即改进当时他做阳射线研究的气体放电实验装置,以更准确地测定阳射线在电磁场中的偏转度,从而来决定氖的组成和其原子量灵巧的阿斯顿在汤姆逊的指导下,制造了一个球形放电管和带切口的阴极,改进了真空泵,发明了可以检查放电管真空泄漏的螺管和拍摄抛物线轨迹的照相机,这些改进明显地提高;很多人可能还没弄清楚阿斯顿·马丁是什么车豪华贵跑车这三个要素一点也没错,但是这三个形容词仅仅是一个起点纯正的英国品牌 尽管阿斯顿·马丁的名气很大,可是很多人可能还没弄清楚阿斯顿·马丁是什么车豪华贵跑车这三个要素一点也没错,但是这三个形容词仅仅是一个起点在英国,很少有;汤姆逊还发现,无论是改变放电管中气体的成分,还是改变阴极材料,阴极射线的粒子都是一样的,而且不论是由于强电场的电离正离子的轰击紫外光的照射金属受灼热还是放射性物质的自发辐射,都发射出同样的带电粒子,说明这些粒子一定是从金属原子中被撞击出来的,因此它必定是组成原子的一种更小的粒子;克鲁克斯指出在盖斯勒管中是低压气体在发光,不论管子是什么形状,在高压电的作用下,充满整个管子的低压气体都会发出明亮的辉光 但是在高真空放电管中只有阴极射线,阴极射线是走直线的,并且是肉眼所看不见的,我们能看见的只是由阴极射线打在玻璃管壁上而引起的荧光 他的助手搬来一个V型放电管,上面两端接有电;直到后来,汤姆逊大大提高了真空放电管的真空度,成功地证明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的这一事实,才结束了以太振动说与粒子说之争赫兹大概不会忘记这一教训吧自然科学离不开科学实验,而科学实验的成功与否又直接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相联系解决不好实验中科学技术环节上的问题,也会使科学家的。

汤姆逊放电管(简要论述汤姆逊放电原理是什么?)

汤姆生应用磁性弯曲技术,从测定阴极射线束的曲率半径着手,推导出阴极射线的质荷比em,式中,e为电荷值,m为质量还证明了不论放电管中是什么气体,不管阴极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其质荷比都相同,说明这种荷电的微粒是原子的一部分于是汤姆生就提出,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微粒子,玻璃发光的原因是;阴极射线是在1858年利用低压气体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的1897年约瑟夫·约翰·汤姆逊根据放电管中的阴极射线在电磁场和磁场作用下的轨迹确定阴极射线中的粒子带负电,并测出其荷质比,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历史上第一次发现电子,12年后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

对于佩兰的实验,汤姆逊也认为给以太说留下了空子,为此,他专门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装置,重做佩兰实验他将两个有隙缝的同轴圆筒置于一个与放电管连接的玻璃泡中从阴极A出来的阴极射线通过管颈金属塞的隙缝进入该泡金属塞与阴极B连接这样,阴极射线除非被磁体偏转,不会落到圆筒上外圆筒接地;通过大量的试验,收获颇丰汤姆逊不仅使阴极和射线在磁场中发生了偏转,而且还使它在电场中发生了偏转他利用电场和磁场来测量这种带电粒子流的偏转程度,从中计算出带电粒子的重量他还观察到,无论改变放电管中气体的成分,还是改变阴极材料,阴极射线的物理性质都不改变,这说明来源于各种不同物质的;电子是在1897年由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的1897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重做了赫兹的实验使用真空度更高的真空管和更强的电场,他观察出负极射线的偏转,并计算出负级射线粒子电子的质量电荷比例,因此获得了1906年的;汤姆逊发现,无论改变放电管中气体的成分,还是改变阴极材料,阴极射线粒子的荷质比都不变这表明来自各种不同物质的阴极射线粒子都是一样的,因此这种粒子必定是“建造一切化学元素的物质”,汤姆逊当时把它叫做“微粒”,后来改称“电子”至此可以说汤姆逊已发现了一种比原子小的粒子,但是这种粒子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继续浏览有关 汤姆逊放电管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