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体放电管的电极一般为两个三个五个,电极之间由惰性气体隔开所以根据电极我们将气体放电管可称呼为二极气体放电管三极气体放电管多极放电管见下图气体放电管的主要指标有响应时间直流击穿电压冲击击穿电压通流容量绝缘电阻极间电容续流遮断时间LangTuo电子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一般认为工作电压不高于击穿电压就好了,但是从它放电过程来看,如果工作电压大于弧光电压,放电管动作后就会有续流,放电管就很容易损坏在考虑用放电管时工作电压最好是比弧光电压小 解决这个问题是再串一个压敏电阻就好了;其主要优点在于具有极高的绝缘电阻和极小的寄生电容,能够提供强大的浪涌防护能力然而,气体放电管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它的响应时间相对较长,即动作灵敏度不如某些其他元件其次,部分型号在放电过程中可能出现续流现象,长时间持续的续流可能导致元件失效对于那些波头上升陡度较大的雷电波,气体;气体放电管与压敏电阻可以并联组合,也可以串联组合并联组合无法解决放电管可能产生的续流问题,不宜用于交流电源系统保护串联组合电路,放电管起着一个开关作用,能使压敏电阻几乎无泄漏电流,不用顾忌压敏电阻性能的衰退;压敏电阻没有续流的说法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虽均属于EMC设计的保护元件,但是动作原理是完全不同的压敏电阻是一种限压型保护器件利用压敏电阻的非线性特性,当过电压出现在压敏电阻的两极间,压敏电阻可以将电压钳位到一个相对固定的电压值,从而实现对后级电路的保护气体放电管是一种开关型保护;从暂态过电压达到放电管的ufdc直流放电电压到其实际动作放电之间,存在一段时延 , 的大小取决于过电压波的波头上升陡度dudt一般不单独使用放电管来保护电子设备,而在放电管后面再增加一些保护元件,以抑制这种时延脉冲续流放电管泄放过电流结束以后,被保护系统的工作电压能维持放电管电弧;触发端低电平到来时单稳态触发器翻转,输出高电平暂稳态,V1饱和导通,同时电源通过R4对电容C2充电当C2上的电位高于IC2第5脚的电位时,单稳触发器又回到稳态,输出为低电平,V1截止,电容C2通过IC2内部的放电管很快放电如此往复循环,使V1工作在开关状态图a中L为储能电感,VD2是续。
2、存在气体放电管防护的原理不是吸收,是泄放掉,当有大的浪涌过来时候,气体放电管就被击穿,击穿后就是欧姆级别电阻,相当于导线了,直接把浪涌泄放掉,保护了设备但问题也就在这里,浪涌过后就需要气体放电管马上变为高阻,不影响正常工作,这个就是续流问题,能自动很快息弧也就是遮断续流的;回答一般认为工作电压不高于击穿电压就好了,但是从它放电过程来看,如果工作电压大于弧光电压,放电管动作后就会有续流,放电管就很容易损坏在考虑用放电管时工作电压最好是比弧光电压小 解决这个问题是再串一个压敏电阻就好了。
3、为了遮断放电管的续流,通常在放电管回路中串接压敏电阻,也隔断了压敏的漏电流问题电压的计算通常按照220V的峰值电压再加20%的保险系数选择放电管的标称电压放电管由于制造工艺和原理问题,标称电压有20%的允许误差范围,选择时不能低于标称电压的最小电压值220V的峰值再放宽20%约为374V,陶瓷气体;GDT的直流击穿电压是指在放电管上施加缓慢升高的直流电压上升速率不大于100Vs时,GDT火花放电时的电压,也称直流火花放电电压这也是放电管的标称电压,常用的有90V150V230V350V470V600V800V等几种,其误差范围一般为±20%,也有的为±15%其对低上升速率电压的响应关系如图2;由于陶瓷气体放电管有工频续流问题,工频续流就是当外加的瞬间高电压消失后,陶瓷气体放电管仍保持的导通现象为了遮断放电管的续流,通常在放电管回路中串接压敏电阻,也隔断了压敏的漏电流问题电压的计算通常按照220V的峰值电压再加20%的保险系数选择放电管的标称电压放电管由于制造工艺和原理问题。
4、一般气体放电管作为持续放电的都是被利用为灯泡,比如水银灯,钠灯,氙灯等,其外面温度可以达到几百度,通常限制其放电电流就可以控制温度,所以灯具都是配备电抗器作为过压保护的放电管一般不会持续放电;式中ufdc直流击穿电压,minufdc表示直流击穿电压的最小值UP为线路正常运行电压的峰值满足要求的气体放电管为10KA820μSLTB8G600L气体放电管的续流遮断是设计电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在50Hz交流电源电路中使用时,虽然交流电压有过零点,可以实现气体放电管的续流遮断,但气体放电;选择压敏电阻要能保证切断放电管的电弧区续流,当放电管在电弧区导通时,其两端的电压很低 只有20V左右,可将整个串联支路的残压看成是降在压敏电阻上,由此可以得出一种保守的做法 即将系统的最高运行电压认为是降在压敏电阻上,此时压敏电阻中的电流应小于放电管电弧区续流,以便能在暂态过电压过去以后。
转载请注明:玄武区聚富迈设计服务中心 » 放电管 » 放电管续流实验原理图(放电管续流实验原理图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