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l008

高压放电管的阴极射线(阴极射线管中加高电压的作用)

jdl008 放电管 2024-11-06 128浏览 0

为什么在高度真空的放电管中,阴极射线中的粒子主要来自阴极,因阴极发射的粒子是电子流,刚好与电流方向相反。

因为如果真空度不够的话,当电压足够大时,从阴极发出而被加速的电子就会撞击射线管中的空气分子,导致其发射电子,而发射的电子又会继续这个过程,从而导致一个电脉冲,盖格计数器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测量粒子数的。

高压放电管的阴极射线(阴极射线管中加高电压的作用)

后来,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发明一种新的高真空度气体放电管,通上高压电后,阴极发射出强烈的荧光,照射在阴极对面的玻璃壁上,如果在阴极和玻璃壁之间放置一个小叶轮,轮叶就会转动起来,说明这种射线具有热效应和动量这一现象引起英国科学家汤姆逊的浓厚兴趣1897年,汤姆逊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作用下。

在X射线发现的历史中,克鲁克斯阴极射线管扮演了关键角色阴极射线是一种在1858年由德国物理学家J普里克首次观察到的神秘现象他在低压气体放电研究中,发现当空气被抽至极稀薄状态,施加高电压时,玻璃管壁会闪烁绿色辉光,尽管没有明显发射物这种现象引发了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他们进行了一系列。

阴极射线是在1858年利用低压气体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的阴极射线就是高速的电子流,有通过放射性元素β衰变时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这个电子被放射出来,这就是β射线普里克18011868,德国科学家1858年,发现阴极射线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什么它的发现表明原子是可分的1年,英国。

他详细地介绍了他一年来研究阴极射线的成果 克鲁克斯指出在盖斯勒管中是低压气体在发光,不论管子是什么形状,在高压电的作用下,充满整个管子的低压气体都会发出明亮的辉光 但是在高真空放电管中只有阴极射线,阴极射线是走直线的,并且是肉眼所看不见的,我们能看见的只是由阴极射线打在玻璃管壁上而引起的荧光。

阴极射线是德国物理学家J普吕克尔在1858年进行低压气体放电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的稍后,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在实验室里研究闪电现象时,也发现了这种射线当装有2个电极的玻璃管里的空气被抽到相当稀薄的时候,在2个电极间加上几千伏的电压,这时在阴极对面的玻璃壁上闪烁着绿色的辉光,可是并没有看到。

电子的发现 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鲁克对一个装有金制电极的玻璃管,加上高电压进行通电实验,他把玻璃管内空气抽出,发现真空玻璃管内阴极附近出现了绿色的辉光后来确认这种辉光是由阴极所产生的某种射线形成的,于是这种射线被称为“阴极射线”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根据放电管中的阴极射线在电磁场。

阴极射线是德国物理学家尤利乌斯·普吕克在1858年进行低压气体放电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的稍后,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在实验室里研究闪电现象时,也发现了这种射线当装有2个电极的玻璃管cathode ray tube里的空气被抽到相当稀薄的时候,在2个电极间加上几千伏的电压,这时在阴极对面的玻璃壁上闪烁着。

并测出其荷质比,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历史上第一次发现电子,12年后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阴极射线从低压气体放电管阴极发出的电子在电场加速下形成的电子流阴极射线有两个性质,一是垂直于阴极,二是带有负电,并且总是从阴极出发,终点与阳极无关。

阴极射线 cathode ray从低压气体放电管阴极发出的电子在电场加速下形成的电子流阴极可以是冷的也可以是热的,电子通过外加电场的场致发射残存气体中正离子的轰击或热电子发射过程从阴极射出。

1886年,哥德斯坦从放电管中发现阳极射线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证实阴极射线即阴极材料上释放出的高速电子流,并测量出电子的荷质比,em=17588×108 库仑克 1909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的油滴实验测出电子之带电量,并强化了“电子是粒子”的概念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有。

到了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833年,法拉第提出了电解定律,这暗示了原子带电,并且电可能以不连续的粒子的形式存在1874年,斯通内建议电解过程中被交换的粒子被称为“电子”1879年,克鲁克斯通过放电管一种高电压低气压的真空管发现了阴极射线1886年,哥德斯坦在放电管中发现了阳极射线。

阴极射线,即cathode ray,是一种由低压气体放电管阴极发射的电子流,这些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作用下形成阴极可以是冷的或热的,电子通过电场场致发射气体中正离子的轰击或热电子发射等方式离开阴极1858年,阴极射线在研究低压气体放电时首次被发现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和德国的普吕克尔都在各自的研究中。

高压放电管的阴极射线(阴极射线管中加高电压的作用)

前400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列特提出原子的概念 1803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原子说 1833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提出法拉第电解定律,表明原子带电,且电可能以不连续的粒子存在 1874年,司通内建议电解过程被交换的粒子叫做电子 1879年,克鲁克斯从放电管高电压低气压的真空管中发现阴极射线 1886年。

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在1858年利用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首次发现了阴极射线他使用真空泵发现,当玻璃管内空气稀薄到一定程度时,放电现象逐渐消失,同时在阴极对面的玻璃管壁上出现绿色荧光当改变管外磁场时,荧光位置也会随之变化,表明荧光是由阴极发出的射线撞击玻璃管壁产生的关于阴极射线本质的探讨在。

1803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说1833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提出了法拉第电解定律,指出原子带电,且电可能以不连续的粒子形式存在1874年,斯通内建议将电解过程中被交换的粒子称为电子1879年,克鲁克斯通过放电管一种高电压低气压的真空管发现了阴极射线1886年,哥德斯坦在放电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继续浏览有关 高压放电管的阴极射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