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l008

放电管暗室效应(放电管属于什么器件)

jdl008 放电管 2024-11-16 106浏览 0

伦琴射线 伦琴射线又称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波长约为0001纳米至10纳米 伦琴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力,可以穿透一些不透明的物质,如墨水纸和木头 这种不可见的辐射可以引起许多固体材料的可见荧光,使照相胶片感光,并使空气电离;低压放电管的结构很简单,里面有稀薄的气体,一端是阴极一端是阳极,各自连接一个金属电极,在两端加几千伏的电压后,就能在阳极玻璃管上看到微弱的绿光 为了进一步研究绿光的来源,英国人克鲁克斯改进了真空放电管,改进后的管子叫克鲁克斯管也就是图中的样子 在管子的末端涂上荧光粉,然后在前面放一个金属薄片。

放电管暗室效应(放电管属于什么器件)

刚才放电管是用黑纸包着的,荧光屏也没有竖起,怎么会现荧光呢?他想一定是自己整天在暗室里观察这种神秘的荧火,形成习惯,产生了错觉,于是又重复做放电实验但神秘的荧光又出现了,随着感应圈的起伏放电,忽如夜空深处飘来一小团淡绿色的云朵,在躲躲闪闪的运动伦琴大为震惊,他一把抓过桌上的;原来,这位学者以前做过一次放电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的精确性,他事先用锡纸和硬纸板把各种实验器材都包裹得严严实实,并且用一个没有安装铝窗的阴极管让阴极射线透出可是现在,他却惊奇地发现,对着阴极射线发射的一块涂有氰亚铂酸钡的屏幕这个屏幕用于另外一个实验发出了光,而放电管旁边这叠原本严密封闭的底片。

放电管暗室效应是什么

1895年,德国的一位物理学家威廉·康德拉·伦琴发现置于真空放电管附近的密封底片,虽然没有暴露在光线下,但却变成了灰色伦琴断定,放电管内一定存在着能穿透底片的“光线”他抓住这一现象追踪下去,并将涂有铂氰酸钾磷光质的屏幕,置于放光管附近,屏幕闪闪发光他又将金属厚片置于放电管和磷光屏中间,屏幕后便出现。

阴极射线是由一束电子流组成的当位于几乎完全真空的封闭玻璃管两端的电极之间有高电压时,就有电子流产生阴极射线并没有特别强的穿透力,连几厘米厚的空气都难以穿过这一次伦琴用厚黑纸完全覆盖住阴极射线,这样即使有电流通过,也不会看到来自玻璃管的光可是当伦琴接通阴极射线管的电路时,他惊奇。

法拉第通过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反向思考通过磁能否获得电呢从1821年到1831年,法拉第克服了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花了十年的心血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建立了电磁感应定律德国科学家伦琴在1895年在暗室作气体放电实验时,用黑纸把真空放电管密包起来偶然发现距离真空不远的涂有铂氰酸钡荧光屏上发出微弱的。

弱力也存在其它基本粒子之间 神秘的射线 1895年,德国的一位物理学家威廉·康德拉·伦琴发现置于真空放电管附近的密封底片,虽然没有暴露在光线下,但却变成了灰色伦琴断定,放电管内一定存在着能穿透底片的“光线”他抓住这一现象追踪下去,并将涂有铂氰酸钾磷光质的屏幕,置于放光管附近,屏幕闪闪。

放电管暗室效应(放电管属于什么器件)

原来,这位学者以前做过一次放电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的精确性,他事先用锡纸和硬纸板把各种实验器材都包裹得严严实实,并且用一个没有安装铝窗的阴极管让阴极射线透出可是现在,他却惊奇地发现,对着阴极射线发射的一块涂有氰亚铂酸钡的屏幕这个屏幕用于另外一个实验发出了光而放电管旁边这叠原本。

为了遮住高压放电时的光线一种弧光外泄,在玻璃管外面套上一层黑色纸板他在暗室中进行这项实验时,偶然发现距离玻璃管两米远的地方,一块用铂氰化钡溶液浸洗过的纸板发出明亮的荧光再进一步试验,用纸板木板衣服及厚约两千页的书,都遮挡不住这种荧光更令人惊奇的是,当用手去拿这块发荧光的纸板时,竞在。

暗放电区电流的测量应注意什么问题

刚才放电管是用黑纸包着的,荧光屏也没有竖起,怎么会现荧光呢?他想一定是自己整天在暗室里观察这种神秘的荧火,形成习惯,产生了错觉,于是又重复做放电实验但神秘的荧光又出现了,随着感应圈的起伏放电,忽如夜空深处飘来一小团淡绿色的云朵,在躲躲闪闪的运动原来离工作台近一米远的地方立着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继续浏览有关 放电管暗室效应 的文章